核心提示:在长时间噪声刺激影响下,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,螺旋器毛细胞损伤,脱落,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,继之螺旋神经节产生退行性变,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2圈病变最明显。此处接近鼓室,血管较细,容易受噪声影响。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,故初期患者以4,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。也有人认为与外耳道共振有关,因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在3,000~4,000Hz左右。
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,很多人1味的寻求经济效益,忽视了环境的污染,目前噪音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要挟。这让我们的健康承受了很大的要挟,下面我们1起看看关于该疾病的病因与预防措施的介绍。
病理病因:
损伤因素
长时间工作于噪声级大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便可对耳蜗造成侵害,耳蜗受损程度受以下因素因素影响。
(1)时间:在噪声环境里工作的时间越长,听力侵害程度越大。
(2)噪声强度与性质:频率高、强度大对听力侵害严重。断续噪声比延续噪声危害大。震动加噪声较单纯噪声的侵害大。
(3)工作环境因素:狭窄的工作场所比开阔的工作环境易受侵害,距离噪声源越近,越易受侵害。
(4)身体情况:中老年比青年人易受噪声损伤,体弱者比强健者易受侵害,曾有感音性聋或中耳炎疾患者较易受损伤,个人体质不同敏感性也不同。
病理
在长时间噪声刺激影响下,耳蜗血管纹首先出现血循环障碍,螺旋器毛细胞损伤,脱落,严重者内毛细胞亦损伤,继之螺旋神经节产生退行性变,以耳蜗基底圈末段及第2圈病变最明显。此处接近鼓室,血管较细,容易受噪声影响。耳蜗基底圈主要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,故初期患者以4,000Hz处听力损失明显。也有人认为与外耳道共振有关,噪音性耳鸣耳聋的病因与预防,因外耳道的共振频率在3,000~4,000Hz左右。
主要症状:
为进行性听力消退及耳鸣。早期听力损失在4,000Hz处,因此,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,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,以后听力侵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,终究普遍降落,此时感到听力障碍,严重者可全聋。耳鸣与耳聋可同时产生,亦可单独产生,常为高音性耳鸣,昼夜烦扰不宁。
预防护理:
1、控制噪声来源
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。在建筑厂房、安装机器时就应采取各种隔音防震、吸声的措施,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,中间种植树木;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;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些;机器与地基之间,金属表面与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;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声,噪音性耳鸣耳聋的病因与预防,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。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(85~90dB)以内。
2、减少接触时间
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间休息,或减少逐日、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,也可下降病发率。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,亦可下降听力侵害。
3、耳部隔音
戴用耳塞、耳罩、隔音帽等防声器材、1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时间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;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。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,再涂抹凡士林,其隔音值可达30dB。
综上所述就是关于噪音性耳聋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介绍,大家在了解了疾病的病因以后,1定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,噪音性耳鸣耳聋的病因与预防,生活中要注意锻炼身体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避免疾病的侵袭。
相关新闻
下一页:耳聋是什么?
相关问答